满10岁就能借钱?家长必看!这些平台真相揭秘

最近网上冒出不少"10岁可借款"的宣传,不少家长后台私信问我真假。作为从业7年的贷款博主,今天我就带大家深扒这个现象。其实这里面既有平台营销套路,也藏着未成年人金融教育缺失的痛点。本文将详细解析借贷年龄限制规定、家长监护责任、合法借贷渠道识别三大重点,文末还准备了儿童财商培养实用指南,记得看到最后哦!
上周有位妈妈发来某短视频平台广告截图,画面里小学生举着"我也能借钱"的牌子。这种宣传其实严重违反《民法典》第19条,法律规定:8周岁以下:无民事行为能力8-18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实际操作中,正规平台都要求借款人年满22周岁且有稳定收入。那些声称"10岁可借"的平台,要么是夸大宣传的贷款中介,要么是需要家长担保的助学贷款。就像去年曝光的"作业帮借款"事件,实际是要求监护人进行身份认证。
有些不法平台会诱导孩子偷用家长身份证注册。去年某地法院就审理过类似案件,13岁男孩用母亲信息借款3万元打赏主播。
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
打着"学生贷"旗号的平台,实际年利率高达156%。比如某平台宣传"日息0.1%",换算成年化就是36.5%,远超法定红线。
未成年人借款逾期会影响担保人征信。我接触过最极端的案例,父亲为女儿担保的2千元借款,5年后滚成8万元债务。7-10岁:认识货币价值,建立储蓄习惯(推荐用存钱罐实践)11-13岁:学习基础理财知识,区分需要和想要14-16岁:尝试记账管理零花钱,了解简单投资17岁以上:掌握信用常识,学会计算真实借款成本
遇到宣称低龄可贷的平台,记住这三查原则:查备案:在工信部官网核对ICP许可证查合同:借款协议必须包含监护人条款查利率:用IRR公式计算真实年化利率
比如某平台显示月利率1.5%,实际年化是1.5%×1218%,而加上服务费后的真实利率可能达到24%。
建议在孩子手机安装家长监护模式,关闭应用商店支付权限。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借款:
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立即保存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向平台正式提出未成年人无效借贷主张必要时向银保监会12378热线投诉
去年深圳就成功处理过类似案例,法院判决未成年人借款合同无效。
说到底,与其严防死守,不如主动开展财商教育。我给孩子设计的"零花钱考核制度"就很好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基础零花钱,额外家务可以赚"奖金",想要大额支出必须提交"借款申请"并计算利息。这样既培养理财能力,又建立正确的借贷观念。
最近国家也在推进金融知识进校园工程,北京某些小学已开设虚拟货币交易课。作为家长,我们更要与时俱进,用正确方式守护孩子的经济安全。关于儿童财商培养的具体方法,下期我会专门做期视频演示,记得关注哦!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 3183984895@qq.com